(1) 耶稣是谁?
耶稣基督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。他活在二千年罗马帝国一个鲜为人知的角落,既没有担当政治职务,亦没有任何著作,三十多岁便去世。虽然如此,二千多年来无数基督徒奉他为上帝的儿子。
理解:
耶稣基督是神的独子,生于罗马帝国统治的伯利恒,在拿撒勒长大,继承父业为木匠。三十岁起在加利利海附近传主道,为期三年半传扬天国的福音。他教导门徒信众,医病赶鬼,释放神的权能,遭宗教领袖逼迫,被犹大出卖,为罗马士兵钉死在十字架上,三日后复活,如今坐在天父宝座的右边。
应用:
当我口里承认心里相信耶稣是主和救主,我就得救了。耶稣是我的救主,他将我从我的罪,以及世界的罪中搭救出来。耶稣是我的主,他的话引导我走公义的道。因为他,我得自由。
分析:
耶稣的身份一直备受研究争议。他在圣经里的作为受到许多考古和自由神学观的质疑。世人因他有欢喜的,忧愁的,恼怒的,悔罪的。他的出现不只颠覆了当代社会,也继续颠覆着今世与未来。
评鉴:
道成肉身是人很难理解的事,却在两千年前发生。圣经和教会见证了耶稣是神,能行只有神才能行的赦罪;耶稣是人,亲身经历人世的罪孽。他却是无罪的人,是圣洁的上帝。
创造:
认识耶稣的神性,就能相信他能行不可能的事。认识耶稣的人性,也能相信神要使用我们行那不可能的事。
(2)圣诞节
知识:
“圣诞”原意为庆祝基督的诞生。英文Christmas原为Christes Mass,是天主教传统,最早为大公教会的用词。主降后两三百前,教会曾庆祝圣诞,大多在十二月廿五日,传那日子为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所定。当据学者考察,认为圣诞节其实是罗马教主李伯骝在354年所定。因为当代罗马人每年十二月廿五日都庆祝太阳神节,举国上下都要参与。教会身处其境,无法废除这异教的节日,就以庆祝圣诞取代,取义自“基督为世上的光,是公义的日头”。(唐佑之博士:《圣诞节话》)
理解:
每年十二月廿五日的圣诞节,原为罗马帝国异教徒庆祝太阳神的日子。身处帝国统治下的基督徒,为配合帝国公民身份的需要,及保有对耶稣基督的效忠,就在当日庆祝耶稣基督的诞生。圣诞节虽不是耶稣降生的日子,却借此提醒世人救主亲临世间,为要唤醒人心,使人归向真神。
应用:
圣诞节是普天同庆的日子,也是很个人的日子。这日子提醒我神爱我,愿意为我降生为人,生在卑微的马槽,与穷人为伍。当我软弱,我当记得耶稣也曾为婴孩,活在世界,当过木匠,经历和我一样的挣扎和痛苦,伤害与惧怕。每年圣诞节我都提醒自己,有一婴孩曾为我而生。
分析:
今天,圣诞节为庆祝主诞生的原意却被世俗化和商业化了。商家利用这个节日大肆牟利,很多人不知道圣诞的出处和它的属灵意义,只看为一家大小朋友相聚的节日。
评鉴:
圣诞节虽被通俗化,却不失为传福音的好季节。世人对圣诞节的开放,使教会和信徒有机会多多见证主恩。
创造:
主降生在安静的夜晚。在普天欢腾的之夜,我们也当偶尔抽离人群,安静在主面前,尽享他能给我们的平安,自由和生命。
(3) 行神迹的耶稣
知识:
耶稣基督的工作是祂信息的一部分。而在祂所做的工作中,神迹是重要的一环。如果把福音书中所有的神迹记录除掉,恐怕福音就会失却其真正的意义了。…耶稣基督的神迹可简单分为三类,第一,自然界的神迹,例如耶稣平静风浪,将水变酒;第二,属灵界的神迹,例如耶稣赶出人身上的污鬼;第三,人事界的神迹,例如耶稣治病,使死人复活。…即使反对祂的文士和法利赛人,也不得不承认其真实性。不过这些人不愿意接纳拿撒勒人耶稣是基督,所以他们对神迹作出消极的回应,甚至设法铲除行神迹的人。 (林荣洪:《耶稣基督生平与言论(上册)》)
理解:
耶稣通过两个管道彰显神国:宣讲神的话和施展属天能力。福音书内记载耶稣施的神迹很多,为要见证神的道,权柄,能力和荣耀。耶稣的神迹为人带来了身体和心灵上的医治,也满足了众多需要。
应用:
耶稣的神迹表明了祂神子独一无二的身份,祂有赦罪,医治,使人复活,胜过鬼魔和自然法则的能力。祂的怜悯使祂愿意服事来到祂面前有需要的人。祂的神迹也突破了人为的阶级,民族和宗教的藩篱。
分析:
在圣经内,我们看见了神迹发生在那些寻求主,相信主与祂能力的人。不管他们是谁,只要对耶稣心存信心,且愿意来到主面前祈求,耶稣都乐意且有能力为他们带来神迹。
评鉴:
今天科学医学的前进让人较少想到仰赖耶稣的神迹。神迹却依然发生在那些寻求主的人当中。我们仍可听见许多美好的,有关主如何医治,引导,供应,保护与搭救他们的见证。
创造:
我相信神迹,因神的话是真的,而神是昔在今在永在的。信主十多年一直在教会服事,生命看来没什么变化,依然单身,也不富裕。但我知道,耶稣给了我信心,勇气,喜乐和感恩,是我里头实在的奇迹,世界任何势力也无法拔出毁掉。
(4) 路加福音 23:13-25: 彼拉多判耶稣钉十字架
(路加福音 23:13-25)彼拉多传齐了祭司长和官府并百姓,14 就对他们说:“你们解这人到我这里,说他是诱惑百姓的。看哪,我也曾将你们告他的事在你们面前审问他,并没有查出他什么罪来。15 就是希律也是如此,所以把他送回来。可见他没有做什么该死的事。16 故此,我要责打他,把他释放了。”18 众人却一齐喊着说:“除掉这个人!释放巴拉巴给我们!”19 这巴拉巴是因在城里作乱杀人,下在监里的。20 彼拉多愿意释放耶稣,就又劝解他们。21 无奈他们喊着说:“钉他十字架!钉他十字架!”22 彼拉多第三次对他们说:“为什么呢?这人做了什么恶事呢?我并没有查出他什么该死的罪来。所以,我要责打他,把他释放了。” 23 他们大声催逼彼拉多,求他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,他们的声音就得了胜。
理解:
罗马官长彼拉多因妻子的劝诫,又在两回审问耶稣时查不出祂的罪,就想用杀人的强盗巴拉巴来打消犹太人对治死耶稣的念头。但犹太人群情激愤要钉耶稣十字架,他在群众的压力下妥协了。
应用:
彼拉多发现耶稣是无罪时,本可借助他的权势释放和保护他。但他却没这么做。我们也许身居彼拉多那样的地位,可伸展正义,保护无辜,就当记得神赐身份地位的目的,学习在压力前为真理挺身而出。
分析:
彼拉多的做法显出他怕麻烦且想讨好大众。他送耶稣到希律处,想借刀杀人。他推出巴拉巴,想利用他送死。群众坚持时,他就屈从了。他心虽存正直,却为息事宁人而不愿面对群众的对质。他为了自己的方便,没有尽忠职守且牺牲无辜。当我们怕麻烦,怕人多势众,就很难持守正直了。
评鉴:
钉耶稣在十字架的恶行,彼拉多算是同党。他间接促进了罪恶的猖狂。当他没站在真理那方,他等于与作恶的人同行了。
创造:
你我可能藐视彼拉多没立场,却有可能成为彼拉多。要对抗作恶的群众,除了相信真理,还得倚靠那位真理的主赐给下力量和胆量,信心和顺服。(5) 约翰福音 19:25-27: 耶稣的母亲和门徒知识:
(约翰福音 19:25-27)站在耶稣十字架旁边的,有他母亲与他母亲的姐妹,并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和抹大拉的马利亚。 26 耶稣见母亲和他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,就对他母亲说:“母亲,看,你的儿子!” 27 又对那门徒说:“看,你的母亲!”从此,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。”
理解:
耶稣在十字架上,旁边站着祂的母亲和门徒们。祂想自己升天的日子到了,无法照顾自己的母亲,就用祂曾教导过门徒有关属灵家庭(《马太福音12:46-50》)的道理,嘱咐祂所爱的门徒当代为照顾祂的母亲,那门徒就遵从了。
应用:
耶稣所爱的那门徒听了耶稣的教导,明白了祂的意思,也愿意按祂的吩咐照顾祂的母亲。在属灵的家中,常常也有需要的人,我们受圣灵的引导,不时伸出援助和关怀的双手,让有需要的人得到神的安慰。
分析:
耶稣的家庭概念超越我们的理解,就是怎样照顾属灵的家人。祂在地上借着教导把家庭的定义和范围扩大了,使我们不再单顾自己的事,且要顾念神家里的事,就是照顾神的家中有需要的人。
评鉴:
属灵家庭是基督教信仰中很重要的一环。基督教信仰不只是知识,且是生活;不但求个人的满足,也是满足别人的需求。只要基督的信仰还在人群中,祂的属灵家庭模式应该也要在世界中。
创造:
在个人主义盛行的年代,耶稣的新家庭概念绝对是信仰的大考验。我们建立的不应是属灵的组织/机构,而是属灵的家,有真实的情谊和对待。
(6)耶稣的复活
理解:基督的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根基所在。借着基督的复活,信徒旧有罪恶的生命被耶稣取走了,并从祂那里领受到新的生命。如果基督没有复活,我们的信仰就算为枉然了。
应用:
基督的复活让我对死亡不再惧怕,因为我晓得主已经战胜了死亡,而且祂拿着阴间的钥匙,死亡不再有能力拘禁我了。我也能够在祂的新生命里,享受那份的平安,自由,喜乐与满足。
分析:
基督的复活带给人的不只是今生的喜乐,还有永生的盼望。因祂的复活,信祂的人就能脱离罪的辖制,不再成为罪的奴隶。基督教与众不同的地方,就在于它有一位复活的神。凡是相信耶稣的,也要经历到复活。
评鉴:
基督的复活是历史上真实的事迹。圣经上记载超过五百人见证复活的基督。我们不是活在耶稣的年代,没有亲眼看见发生的事,但借着圣灵的大能,信徒真实地体验到复活的基督在人心内的作为。基督改变生命的真相是复活的能力无法被否认的事实。
创造:
基督的复活让我明白了在神凡事都能的道理。没有一件事情对神而言是太难的,只要是在神的美旨内,祂凡事都能做。
(7)“人子”主耶稣
知识:
四福音书中,主耶稣常自称为“人子”。祂用这词的次数共达八十六次之多,大部分集中在《马太福音》内,约有三十二次。在《旧约》的《以西结书》及《但以理书》皆有用过人子之词,而新约的《启示录》提了两次,《使徒行传》中司提反用了一次。
新约《马太福音》中人子的称呼有得胜的力量之意(9:6,13:37,16:27,19:28, 24:27, 25:31,26:24等经节),又有柔弱和受苦难的说法(8:20,17:22.26:24等经节)。代表祂是荣耀的权能者,也是卑微受苦的人。(参照谢家树著《看哪!祂真是王》)
理解:
当耶稣自称“人子”,表明祂非常清楚自己属天的身份和属地的职事。祂知道自己既是那荣耀大有能力的全能君王,也是那临到人间,要为罪人受苦受难卑微的仆人。“人子”说明了祂的神性,也说明了他的人性。
应用:
耶稣对自己身份的双重认识提醒了我们,作为基督徒,我们也有双重的身份。我们既属于天国,拥有属灵身份上君尊的地位;我们也是活在世界的国度内,为了服事主的旨意而忍受罪人之苦。
分析:
“人子”耶稣是神也是人,是君王也是奴仆,是荣耀也是卑微,是大能也是软弱。因为祂是君王,祂有能力拯救我们,巩固提升我们。因为祂是奴仆,祂能够明白我们,为我们舍己,伺候我们的软弱需要。
评鉴:
“人子”的双重身份使耶稣能够完成父神的旨意,又能扶助安慰世人。当教会能够认识“人子”使命,在福音的工作上肯定更有效率,因为她既能彰显神的大能,又能表露神的谦卑舍己。
创造:
如今,天上的使命交给了地上的我们。我们当如同“人子”耶稣,带着权柄宣告神亘古不变的真理,让人看见神的大能。我们也当不畏强权,不怕为福音而受的苦难。
(8) 进天国
知识:
“天国”就是“诸天之国”,是拉比犹太教师们用来取代“耶和华国度”的别名,原因是犹太人避免妄称耶和华神的名,而用“天”代替“耶和华”。“国度”这字是一个早期的希伯来抽象名词…国度的动词字根,其意义一直是“统治、统管”,故的字义含有“统治”、“王权”及“国度”等。…“国”的意义不但是静态的,也是动态的;不但是范围,也是统管;…故“天国”不但是静态的被神统治之范围,更是神的动态的统治权能。在旧约中“国”这字一面是用在世俗之政治国度,一面也是用在“神的统治”及“耶和华的王权”。综上观之,“天国”的字义,无论是希伯来文、是希腊文、是旧约中、是新约中的用法,皆以“神动态的统管”及“神统管下之生活与福分”为主,而以“神统管的范围”为次,且“神的统管”是与“神的救恩”同时并行的。(黄子嘉院长著《由马太福音看“进天国”之意义》)
理解:
“天国”就是“诸天之国”,是拉比犹太教师们用来取代“耶和华国度”的别名,原因是犹太人避免妄称耶和华神的名,而用“天”代替“耶和华”。“国度”这字是一个早期的希伯来抽象名词…国度的动词字根,其意义一直是“统治、统管”,故的字义含有“统治”、“王权”及“国度”等。…“国”的意义不但是静态的,也是动态的;不但是范围,也是统管;…故“天国”不但是静态的被神统治之范围,更是神的动态的统治权能。在旧约中“国”这字一面是用在世俗之政治国度,一面也是用在“神的统治”及“耶和华的王权”。综上观之,“天国”的字义,无论是希伯来文、是希腊文、是旧约中、是新约中的用法,皆以“神动态的统管”及“神统管下之生活与福分”为主,而以“神统管的范围”为次,且“神的统管”是与“神的救恩”同时并行的。(黄子嘉院长著《由马太福音看“进天国”之意义》)
理解:
“国度”这字眼同时出现在以希伯来文的动态形式著作的《旧约》及以希腊文的静态名词著作的《新约》中。犹太拉比为了避免使用神的名字,就将《旧约》中“耶和华国度”改为“天国”。“天国”因此意味着神王权的统治,指的同时是神施展的王权及祂王权治理的范围。
应用:
应用:
“进天国”就是进入神主治的范围内,并且容许神在我们的生命中发挥祂的主权。当人回应耶稣的邀请进天国,他就得放下自己的身段和意思,奉耶稣为君王为主人,让祂掌管生命的一切。
分析:
分析:
“进天国”因此不只是我们认为的进入天堂,今生得救和来世得永生吧了。要“进天国”的人,就得遵行“天国”的准则和要求,在神的管治下做个讨祂喜悦的国民。
评鉴:
评鉴:
《圣经》内耶稣亲自说,“天国”是要努力进入的,努力的人就得着了它。在“进天国”的努力上,我们都当靠着主的恩典,顺服祂的诫命来走“天国”的路。
创造:
创造:
当耶稣邀请我们“进天国”的时候,祂是白白地把国赐给我们的。但是,我们也要愿意付出跟随祂的代价,才能今生来世与祂同在国中掌权治理。
(9)《路加福音》的整体信息
知识:
《路加福音》是向外邦宣扬上帝的福音,但福音是源于上帝在犹太信仰传统中的启示的。所以,《路加福音》的其中一个信息,就是犹太人与外邦人的关系。这个信息在《路加福音》的家谱就显得明白非常。《马太福音》的家谱自犹太人的先祖亚伯拉罕,一直繁衍至耶稣,其中的人物和结构都相当具有犹太民族的色彩。但《路加福音》的家谱却超越了犹太人的宗教,以耶稣作开始追溯至人类的始祖亚当 – 上帝的儿子。路加记载的家谱并没有否定犹太民族,不过路加将救恩的族谱从民族的限制中突破出来,回归至其根源而已(旧约《创世记》的亚当)。另一方面,历史开展的方向是以耶稣为基础的(路16:16)。如果说马太提出耶稣是诠释律法的钥匙,路加则从另一个角度,指出耶稣是“救恩历史”的立足点。(摘录自孙宝玲与黄锡木合著《耶稣生平与福音书》第33页)
理解:
《路加福音》的其中一道主题讲述的是犹太人与外邦人的关系。为了让外邦人晓得他们是在耶稣赐福音救恩的计划范围内,路加就通过笔下耶稣家谱的记载,指出耶稣的祖先亚当正是全人类的始祖,将外邦人与犹太人牵连在救恩的版图中。
应用:
路加的记载手法,多少去除了犹太人与外邦人间的民族隔阂。今天我们传福音,也当运用路加的手法,尽量拉近文化,民族上的偏见,在异中求同,让那些看似与福音不相干的人,晓得他们有机会,且有荣幸得享耶稣永生的祝福。
分析:
路加的家谱记载手法,让犹太人看见了救恩不单是属于他们的,而是神拣选他们为外邦人得救的管道;他也让外邦人明白,他们是神要立约的百姓,是在神的计划内。
评鉴:
人化,语言,种族,地理环境一直都是传福音的障碍。耶稣是犹太族,是中东历史人物。如耶稣时代的外邦人,今天很多人认为耶稣和他们既没有文化的共识,也没有民族血亲关系。路加的醒觉,正是福音工作者当关注的。
创造:
今日教会当懂得适当地取舍“基督教文化”与“非基督徒文化”,明白世界的趋势与走向,又忠于福音的内容,使福音在没有民族,国家,文化和语言的界限藩篱下广传。
知识:
《路加福音》是向外邦宣扬上帝的福音,但福音是源于上帝在犹太信仰传统中的启示的。所以,《路加福音》的其中一个信息,就是犹太人与外邦人的关系。这个信息在《路加福音》的家谱就显得明白非常。《马太福音》的家谱自犹太人的先祖亚伯拉罕,一直繁衍至耶稣,其中的人物和结构都相当具有犹太民族的色彩。但《路加福音》的家谱却超越了犹太人的宗教,以耶稣作开始追溯至人类的始祖亚当 – 上帝的儿子。路加记载的家谱并没有否定犹太民族,不过路加将救恩的族谱从民族的限制中突破出来,回归至其根源而已(旧约《创世记》的亚当)。另一方面,历史开展的方向是以耶稣为基础的(路16:16)。如果说马太提出耶稣是诠释律法的钥匙,路加则从另一个角度,指出耶稣是“救恩历史”的立足点。(摘录自孙宝玲与黄锡木合著《耶稣生平与福音书》第33页)
理解:
《路加福音》的其中一道主题讲述的是犹太人与外邦人的关系。为了让外邦人晓得他们是在耶稣赐福音救恩的计划范围内,路加就通过笔下耶稣家谱的记载,指出耶稣的祖先亚当正是全人类的始祖,将外邦人与犹太人牵连在救恩的版图中。
应用:
路加的记载手法,多少去除了犹太人与外邦人间的民族隔阂。今天我们传福音,也当运用路加的手法,尽量拉近文化,民族上的偏见,在异中求同,让那些看似与福音不相干的人,晓得他们有机会,且有荣幸得享耶稣永生的祝福。
分析:
路加的家谱记载手法,让犹太人看见了救恩不单是属于他们的,而是神拣选他们为外邦人得救的管道;他也让外邦人明白,他们是神要立约的百姓,是在神的计划内。
评鉴:
人化,语言,种族,地理环境一直都是传福音的障碍。耶稣是犹太族,是中东历史人物。如耶稣时代的外邦人,今天很多人认为耶稣和他们既没有文化的共识,也没有民族血亲关系。路加的醒觉,正是福音工作者当关注的。
创造:
今日教会当懂得适当地取舍“基督教文化”与“非基督徒文化”,明白世界的趋势与走向,又忠于福音的内容,使福音在没有民族,国家,文化和语言的界限藩篱下广传。
(10)
《约翰福音》的整体信息
知识:
在这样的前提下,《约翰福音》里的耶稣自然是一位全能全知,对所有事件和人物都了如指掌的主宰。在约翰福音内,耶稣洞悉人的内心(二23-25;六61;十三11)。而且耶稣并不以上十字架为受苦。相反,十架的道路是荣耀的旅途。《约翰福音》所表达的耶稣,对困惑和受压的基督徒来说,是莫大的安慰(十六1-4)。对那些因十字架的羞辱而遭受讥笑的基督徒而言,约翰实在提出了另一个角度,让他们看见在高举的羞辱背后,竟是上帝的能力,爱和审判的彰显(三14-21).(摘录自孙宝玲与黄锡木合著《耶稣生平与福音书》第38-39页)
理解:
《约翰福音》将那位受苦受难的耶稣基督表明为起初就存在的那位,是与神同等的天地主宰。祂不看十字架为羞辱,反而是祂得荣耀的过程。祂预见了自己受苦之道,也清楚自己得胜之终。祂的经历安慰了受苦中的信徒。
应用:
作为耶稣的跟随者,我们在为道为义受逼迫,被欺压侵扰的时候,当记得耶稣已经得了荣耀和胜利。我们当相信耶稣基督是天地的主宰,是掌管未来的上帝,祂必引导我们的路。那么,在困难时,我们才有未来得胜得荣耀的盼望。
分析:
耶稣基督既是天地的主宰,祂就决定宇宙一切发生的事。没有事情对祂是太难的,也没有事情的发生不在祂的掌握之内。一切发生的事,就如道成肉身那样,是神整体计划的一部分。
评鉴:
《约翰福音》的信息让我们真实地体验到,那位天上的神如何在人间和我们同受苦难,祂又如何为我们带来复活的盼望。祂是真理的化身,是我们信心的凭据。
创造:
如同道成肉身,来到世间。基督徒的生命是入世的经验。我们不该尝试要摆脱难题挑战,而是要正面迎接难题,勇敢面对挑战,靠着耶稣胜过十字架复活的权能,在苦难的世界中继续活出复活的道与信心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